很多人相信市场营销的基本法则是让顾客相信他们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他们自己对自己说:“我们或许不是第一个,但是我们会成为更好的一个”。
这也许是事实,但如果进入市场太迟,而必须与已经拥有优势的竞争对手,该营销战略则很可能是错误的。跟风不起作用。
想想当年百事公司为推出柠檬酸系列苏打饮料所做的一切吧。虽然超市货架上的苏打类产品已经泛滥成灾,销售平平,但百事公司还是推出了山雾汽水(Sierra Mist),以对抗雪碧和七喜。这已经是百事公司继前两次失败第三次尝试(此前为Slice和另一款叫“风暴”的产品)。
百事公司的推广战略是————“更好的”苏打饮料。百事公司负责营销和战略的高级副总裁唐.赫德森在《华尔街日报》上自吹自擂,说山雾汽水将带给消费者一款“更清澈,更清淡,更新鲜的柠檬酸饮料”。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但我对他不看好,因为它太像一个“跟风”产品了。
跟风产品存在另一个缺陷,第一个进入市场的品牌通常会成为该品类的代名词。施乐(Xerox),舒洁(Kleenex),可口可乐(Coke)相对于他们的跟风品牌而言,均拥有“先发制人”的巨大优势。
如果市场营销获胜的秘籍是抢先进入目标消费者的心智,那么目前绝大多数的公司又采用什么战略呢?更好的产品战略,标杆分析法(基准分析法)是目前企业管理领域很流行的主题,他打着“终极竞争战略”的旗号,比较和评估公司的产品与行业最佳产品的距离。在“全面质量管理”(TQM)流程中这是关键的一环。
但是当人们不考虑产品的客观质量,而只相信他们最先认知的品牌更好的时候,标杆分析法就失去了作用。跟风就等于二流,营销是一场认知之战,而不是产品之战。
要打入市场,差异化才是胜人一筹的战略。你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有何不同?如果能清晰地表述出产品实质性的差异,你就能远离跟风陷阱。